明朝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是谁
明太祖朱元璋71岁,明成祖朱棣65岁,都不短,至于明代中期的那些,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略短,都在30,40岁。都是因为心理,身体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明世宗60岁驾崩,就是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而亡;明光宗38岁驾崩,是由于纵欲过度;明宪宗驾崩由于万贵妃去世而悲伤过度;明武宗是由于落水受惊;明僖宗同上;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明朝的皇子为什么那么爱夭折
因为满族是一个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和民族观念很强的民族, 特别是他们入主中原之后, 皇帝和皇子皇孙门的婚姻限制的特别死 拿皇帝来说,除了满族的公主和郡主之外 只能选择蒙古族的 虽然每年还要从满族女、蒙古族子中选一些秀女填补后宫 但这些人被皇帝看中的几率很小 婚姻范围的限制是他们很容易进入近亲结婚的漩涡 使得清朝的皇子皇孙们的抗病能力很低 这是他们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 后宫斗争异常激烈也是一个不可排除的因素 而且,皇子皇孙生活太好,使他们后天免疫能力大为下降 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明朝朱常洛皇帝为什么才当了1年就下了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 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40岁左右),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明代宗朱祁钰的废陵(康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为什么古代帝王都那么短命?
为什么古代皇帝大都短命?古代大多数的皇帝都命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做过统计,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封建时代各朝有生卒年可查的皇帝共有209人,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209个皇帝,寿过古稀的仅有8人,只占4%;而未过半百的却有142人,占68%,平均寿命仅39岁。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年龄数字。
做为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文字记载应该是可靠的,大清帝国历时268年,共有10个皇帝,他们中只有高宗弘历1个寿过古稀,活了88岁;未过半百的倒有4人,世祖福临23岁,文宗奕詝30岁,穆宗载淳19岁,德宗载湉37岁;其他5位的年龄分别为:圣宗玄烨68岁;世宗胤禛57岁;仁宗颙琰60岁;宣宗炅宁68岁;宣统溥仪61岁。平均寿命也只有51岁。
皇帝们吃的是人间美味,喝的是人参燕窝汤,营养丰富,且有专门的御医护理,按道理他们应该长寿才对,然而,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寿命很短。讽刺的是,对比如今世界范围内的长寿老人,却大都是深居简出的淳朴乡民。那么为何反差会如何之大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一:争权夺利,死于非命的多;
乡间老人生活简单,不会征名逐利,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样每天心里平静,情绪波动小,乐观豁达,长寿也是必然的。
二:迷信方士丹术,胡弄而死的多;
而乡间的老人们吃的多是粗粮,吃的大都是自家种的瓜果蔬菜,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就是纯天然、无公害,就连平日吃的油,也大都是对身体有益植物油,像南极翁食品从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巴马引进的平日百岁老人们每天食用的茶油和火麻油,这些都是对身体有着养生加调养的功效的优质食物。
三:身患疾病,御医不敢开方下药,贻误致死的多。
是人就都会生病,那些古朴的老人们也不例外,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大都比较艰难,所以大都从小就耕作于田间,练就了一身好体格,所以抵抗力和身体自然比古代养尊处优的皇帝要好的多。
对比之下,看来古代的君王并不像我们的那些长寿老人们幸福,难怪古人云:无欲则刚,也确实是不无道理的。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都很短命?
首先我想说,你这个问题肯定是恶意的,
短命应该说他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在治国的地方。